1935年11月9日,陕西甘泉县南面象鼻子湾一个打谷场上,经过一年多长途征战的红一方面军举行全军干部会议。这是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全军干部会议。满面倦容的毛泽东伸手向后梳理了一下长长的头发,站起来做长征总结: “同志们,辛苦了!”会场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毛泽东两眼放着光芒屈起手指接着说道:“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六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二百六十七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论南北朝地论师的判教思想王仲尧 内容提要:现存文献,对地论师南北二道分歧的历史渊源与关键,以及门户传承等问题,所记不清晰。近代以来,学术界虽多曾探讨,但也未说清楚。本文从二道的判教结构和有关思想出发,认为南道判教是将《涅?》、《华严》二经共同置于最高地位。北道判教则将《华严》置于《涅?》之上。双方分歧的焦点,是佛性当有还是现有。南道持“真性缘起”,有强调理性主义,突出主体意识和义理思辨的倾向。北道持“法界缘起”,较偏重实践。地论师判教对当时整个中国佛教的几种思潮皆有所涉及,其判教的基本方法是对各种现实存在的学说思潮进行认识和分析,在批判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会通。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判教结构的不完整或不均衡性,判教的内容与整个佛教发展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割裂。但其主体意识和批判锋芒,在当时不失为一种特色,故仍有重要价值。...
约翰福音1﹕1-18约翰福音1﹕12是我们很熟悉的一节经文﹕“凡接待他的人,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给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我最近常去中国,到了各个地方,不论在机场还是在路上、飞机上、车上,都有很多机会和人们谈到福音。人们常常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信耶稣?他们通常的问法是﹕为什么要信教?一般人都会把耶稣和其他宗教的教主相提并论。有时他们会问我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都是在世上生活所常遇到的,比如职业问题和生活问题。有些人问我﹕你抽烟吗?喝酒吗?赌博吗?我的回答很简单﹕没有。他们接下来的问题是﹕那你怎么活?!我反过来以同样的问题问他们,他们什么都做,每晚都有卡拉ok。我接着问﹕那你是怎么活的?他们说﹕我也不知道。我们应当问的问题不是为什么要做基督徒,而是为什么不做基督徒。基督徒到底是怎样的一种人?通过对这一段经文的探讨和学习,对已信主的人,但愿我们好好地省察自己;对还在救恩的...
=关于皈依——上师于泉州开示(弟子问:我已经皈依了一位上师,还能不能皈依其他的上师?)圆满的皈依是自皈依,就是自己“成佛”,证到无二的自性三宝。要达到这一种皈依必须依靠三宝。上师正是自性三宝的无二显现。上师所做的一切正是为让你怎样最快地证悟自己内在的三宝。所以我们要先至诚皈依外在的上师、佛、法、僧,因为只有通过他们才能迅速地证悟自性三宝,摆脱轮回的苦海。正确的皈依并不只是拿皈依证就算了,要得皈依之体。如何得皈依之体?首先你要至诚忏悔业障,生起真正的皈依之心(为了人天的福报而皈依是下品心,为了自己摆脱轮回之苦为中品心,为了自他成佛为上品心),其次,给你做皈依的法师必须持戒清净,并依仪轨如法地为你授戒,这样才算真正的皈依。...
定解宝灯论新月释——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颂 益西彭措 讲授 顶礼上师三宝! 序 言 全知麦彭仁波切(公元1846——1912),乃前译宁玛巴一代宗师,莲花生大师及雪域诸多伏藏大师所共同授记的文殊菩萨殊胜化身,曾经为随学弟子示现以智慧之火点燃火供,修持忿怒本尊令夜空中的繁星纷纷躲避,以及西藏一些寺庙的僧众以大威德等威猛诛法诛杀时汗毛无损诸多不可思议的稀有成就与神变,一生中如杲日般主弘无上密法大圆满。 此《定解宝灯论》是尊者孩提时代(七岁)游戏时随口唱出的金刚句,被后人誉为总集显密精要之窍诀藏。全论以九乘佛法修持中必须抉择的七难题为起因,雪域各派高僧大德的观点为助缘,遵循依法不依人的原则,剖析种种因机施教的暂时立宗,依世尊二转法轮般若经典与三转法轮开显如来藏光明的了义经典、第二佛陀龙树菩萨与月称菩萨的密意、圣者弥勒菩萨与无著菩萨的论...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今天是净空离开台湾应该是有十二年了,第一次回到台湾来跟诸位同学一起来学《华严经》。这些年来,我们《华严经》是从头开始讲的,已经讲了四千多个小时,十四品还没讲完,照目前这样的进度,这部经讲圆满大概还需要一万个小时。这部经是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介绍给我的。那个时候我们很年轻,对于宗教,尤其是佛教,了解太少了,也随着社会大众人云亦云,以为这是迷信。尤其是佛教,从表面上看它什么都拜,里面的神很多,所以在宗教里面就把它归列到多神教、泛神教。诸位要知道,多神教跟泛神教是属于低级宗教,高级宗教它只有一个神,唯一的真神,这是我们年轻时候的一些概念,所以对佛教就很排斥,不容易接受。我跟方老师学哲学,他老人家最后一个单元跟我讲的是“佛经哲学”。我很讶异,我说佛教是宗教,而且是低级宗教,它哪来的哲学?方老师告诉...
嘉靖二十五年丙午 予姓蔡氏。父彥高。母洪氏。生平愛奉觀音大士。初夢大士攜童子入門。母接而抱之。遂有娠。及誕。白衣重胞。是年十月己亥。十二日丙申。己丑時生也。 二十六年丁未 予周歲。風疾作。幾死。母禱大士。遂許捨出家。寄名於邑之長壽寺。遂乳名和尚。 二十七年戊申 予三歲常獨坐。不喜與兒戲。祖父常謂曰。此兒如木椿。 二十八年己酉 二十九年庚戌 三十年辛亥 三十一年壬子 予年七歲。叔父鍾愛之。父母送予入社學。一日叔父死。停於床。予歸。母紿之曰。汝叔睡。可呼起。乃呼數聲。嬸母感痛。乃哭曰。天耶。那裏去也。予愕然疑之。問母曰。叔身在此。又往何處耶。母曰汝叔死矣。予曰。死向甚麼處去。遂切疑之。未幾。次嬸母舉一子。母往視。予隨之。見嬰兒如許大。乃問母曰。此兒從何得入嬸母腹中耶。母拍一掌云。癡子。你從何入你娘腹中耶。又切疑之。由是死去生來之疑。不能解於懷...
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那得不受人家的耻笑和轻视呀。参禅念佛等等法门。本来都是释迦老子亲口所说。道本无二。不过以众生的夙因和根器各各不同。为应病与药计。便方便说了许多法门来摄化群机。后来诸大师依教分宗。亦不过按当世所趋来对机说法而已。如果就其性近者来修持。则那一门都是入道妙门。本没有高下的分别。而且法法本来可以互通。圆融无碍的。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净者。禅中之净。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尽违背佛祖分宗别教的深意。且无意中犯了毁谤佛法危害佛门的重罪。不是一件极可哀可愍的事吗。望我同仁。不论修持那一个法门的。都深体佛祖无...
简论佛学的辨证思维 胡晓光 作为一种理论必定有其逻辑方法,佛学作为一种理论学说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佛学理论广大精深,且宗派繁多,当然各宗所采用的逻辑方法也不能完全相同。反言之,正因各宗逻辑方法不同,所以才形成各宗哲学理论体系的差异,虽然在方法与体系上各宗存有差异,但各宗在本质上又有共同的基本精神,这就是都用辩证法。辩证法是万有的理念,当它呈现在主体人的精神上时,它就是一种辩证思维,作为一个能思的主体人,辩证思维就是其最高智能.只有在辩证思维中,主体与客体,能思与所思,心与物才能得到同一性解决。佛学的辩证思维是一种独特的辩证法,它与传统中国哲学辩证法不同,与西方哲学辩证法也不同,可以说只有佛学辩证法才是彻底的辩证法,作为万有的理念的辩证法,当它被主体人自觉地感知到时,这个主体心态就是一种辩证思维过程。这种辩证思维所呈现的内容就是万有的本性,即缘起性空的辩证...
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锁,才能海阔天空地任运飞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现前。禅的目的是教人:学着将现实世界的八热地狱,转变为清凉国土的七宝莲池;试着把自害害人的身口意三业,转化为自利利他的慈悲与智慧。作者简介:圣严法师,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丘。他是江苏省南通县人,一九三 年出生。幼年家庭贫困,十四岁在南通狼山广教禅寺出家。一九四七年,到上海静安佛学院读书。一九四九年,受战争影响,随著军队到了台湾。在军中服务十年,官拜少尉通讯官,于一九五九年奉准退役,二度出家,由“中华佛教文化馆”的东初法师为他剃度,法名圣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