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后一九四九年,在福州鼓岭同工训练中,神的仆人倪柝声弟兄曾释放多篇有关权柄与顺服的信息,凡与会者莫不在神的光中仆倒,深感那不法者的工作真是充塞全地,但蒙恩者的感觉竟何等迟钝;际此世代的末了,神的儿女若不在顺服上见证主,如何能带下神的国度!台湾福音书房编辑部识主后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日权柄与顺服上编:权柄与顺服第一篇 权柄的重要读经:罗马书十三章一至七节:“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么?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的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神的...
一观:世上没有一个坏人、恶人、敌人,所谓的恶人是因为其错误的认识和习气导致了错误的行为,我们应该予以理解。 -二观:人生如梦,在此梦中我们不应沉湎快乐,不应执著痛苦,梦中我、人、快乐、痛苦等等一切皆为虚幻,当一觉醒来时,无可寻觅。正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三观: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是佛,未来还是佛,不增不减。惹我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妄念,我若起嗔心,则是对他的妄念发脾气,以我之妄念纠缠他之妄念,如此愚昧可笑罢了。因为自己执著我相、人相,所以才做此愚昧之事。若无我,他惹谁了?若无他,谁惹我了?我之妄念若消,他之妄念亦亡。四观:此恶人即是以前的我,在无量劫的时间内,我做过和他一样无耻的人、和他一样愚昧的人,和他一样凶狠的人。其时纵是恶人,我也希望别人理解我,爱护我,关心我。我能理解眼前的此恶人,即是理解前世的我,我若能理解前世的我,我也应当理解眼前的恶人...
作者:陈终道 文章来源:书籍 点击数:314 更新时间:2004-4-15先知何西阿有不少美妙的喻句,精简而涵义丰富地描述神的大爱及人的愚顽与败坏,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在此选述七句,作为对全书的摘要精读。一 再爱淫妇经文:何3:1经文本身已经解明,神要先知再去爱一个淫妇,就是象征神一再爱他的百姓以色列人,虽然他们偏向别神,对神三心二意,就象歌蔑离开先知何西阿去爱她的情人那样,神还是爱他们。只有我们的神,就是那用自己的血买回我们的主,会用“淫妇”来比喻对他心怀不专的子民;因为只有这独一的真神这么深切地爱我们,不愿眼见我们投向各种偶像的怀抱去。按历史的事实,当时先知的妻子歌蔑不安于室,跟随了她的情夫而去,甚至堕落至被贱价出卖,身价还不如奴婢。按摩西律法,一名奴婢若被别人的牛触死,可获银子三十舍客勒(出 21:32)但歌蔑的身价却只值十五舍客勒。这种身价通常是比奴婢更卑贱的娼妓的身价。身...
作者简介方永刚,1963年4月出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军事学博士。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邓小平理论专题研究》、《###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与结论》、《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冯玉祥与蒋介石》等专著20余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军队重大课题7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在军地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 责编手记(1)写在方永刚的新著 《蒋介石:从溪口到慈湖》出版之际 华文出版社 李 庆 不少年轻的读者总有这样的存疑:蒋是伟人吗?蒋是爱国的吗?蒋是民族英雄吗?我相信,读了方的书,读者自有公论。较之国内出版的同题材书,方永刚对蒋介石的评说,可谓独有见地。关于蒋介石的功绩,作者总结了这么几点:...
一直以来,股民朋友们听得最多的无非就是:震荡,洗盘,拉升,下跌,诱多,诱空等等这些所谓专业术语,这些词语的弊病在大牛市很多人忘却,在熊市很多人听着舒服,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的含义,谁真正能懂这些属于机构的词语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很多人一见到大涨就是反转,一见到大跌就是探底,这是一种病态的空虚心理。震荡:主力心里压根就没有这个所谓叫“震荡”的操盘术语。这个词就是媒体骗散户的,说白了就是下跌。股民们在媒体,电视可以经常听到某某机构对明日的看法为:后市可能震荡整理,震荡上扬,震荡盘升。这些表面词语听着非常舒服,但没“震荡”如何盘升,没“震荡”又如何上涨,但又有多少人死在拉升前的“震荡”里?他们不说震荡又有多少人会持续关照他们的收视率?...
《纪清杰姓名学学习班内部资料》分类:姓名学纪清杰姓名学学习班内部资料序言汉字是世界上结构最复杂的文字,方块形的治学,就远比线形文学储存信息多。一位日本汉字研究专家说:“每个汉字就是一个“集成电路.是对汉字的最高评价。由汉字所组成的姓名,也毫例外的也储存着人生的一切吉凶祸福、富贵贫贱.无怪乎孔夫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名正则言顺”之说。人们常认为自己的命运是“天”注定的,但本人经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发现人的命运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姓名去定量改变的。只要写出自己的签名,就可以从你的名字而知道你的事业,智力、爱好、官运、财运、恋爱与婚姻、家庭与子女、经济、疾病、灾伤、”官伤、与领导、群众的关系如何。为学生者,可以看出是从理科发展,或是从文科发展,工作调动、夫妻关系、及与父母、子女之间的缘份情况,都能准确地判断出来。...
永明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分析徐东来 内容提要:“真唯识量”是玄奘法师印度游学“学满将回”时为反对正量部而作的一个量式,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大乘唯识学思想和丰富的因明学理论。本文就永明延寿《宗镜录》中对“真唯识量”的解说进行分析,突出法相宗衰微之后,佛教各派对教下学理包括对因明理论的基本传承。从中可以看出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大胆论议,本来是为了弘扬佛教义学,走出“不立文字”的偏执,在客观上却对因明理论的阐扬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因明 真唯识量 延寿 作者简介:徐东来,男,1965年6月生,哲学博士,上海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我们知道,在我国,因明的研究发展是与法相宗(或曰唯识宗、慈恩宗)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在唐朝,玄奘法师到天竺游历经年,带回了六百五十八部经论,其中有关因明的就有三十六部之多。由于唐僧西天取经在当时是轰动朝野的大事,后世也有《西游记》来传颂大师...
情陷冰霜焰“哥哥,我们去找伯伯玩吧!”说话的是凯家老二唯一的小男孩。五岁的小男孩眨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五岁算不上很漂亮,很普通;但是结合起来,却让人觉得可爱无比,再加上雪白、吹弹可破的肌肤让人移不开眼线,可以看出将来一定是个俊美的少年。让人一心想把他保护在怀里,为他挡风遮雨,不让他有半点伤害。此时小男孩仰起脑袋一脸天真的看向凯风铄。凯风铄:虽然只有9岁,却长得已经非常英挺了,比同年人成长得更快,不难想像将来长大一定是个帅气无比、玉树临风的男子汉。 一双深沉的眼睛让人无法相信这会是一个九岁孩子的眼睛。“好啊!我带你去楼上找爸爸!”凯风铄牵着凯冰风的手,轻轻握着,一脸疼惜,深怕握紧点会让他疼痛。...
作者:理证内容提要:本文首先从唯识学的角度对种子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种子理论思想的建立,阐明了宇宙诸法产生的起因,一切诸法的现象皆由种子而生起。同时,说明了善种子生善果,恶种子生恶果,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因果循环不灭的道理。作者理证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前言 从佛教哲学的角度来看,宇宙间一切万法不外乎缘起和缘生的两大道理。所谓缘起,就是说明诸法的起因;所谓缘生,就是说明诸法的现象。而诸法的缘起,就是说明一切事物现象的产生必有其因,佛说无一法非因缘生,所以说,这宇宙万有诸法不同的现象,完全是因缘的组合。然而,宇宙诸法既然是因缘所生,那么,它是怎样生起的?又谁能够真正作为诸法的亲因者?这是很多学者都无法解答的问题,但是唯识学者认为,能为诸法的亲因者,就是阿赖耶识中的“功能差别”。所谓功能差别者,就是种子;也就是种子的一种力量和作用。所以色法中的山河大地,心...
1935年11月9日,陕西甘泉县南面象鼻子湾一个打谷场上,经过一年多长途征战的红一方面军举行全军干部会议。这是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以来举行的第一次全军干部会议。满面倦容的毛泽东伸手向后梳理了一下长长的头发,站起来做长征总结: “同志们,辛苦了!”会场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毛泽东两眼放着光芒屈起手指接着说道:“从瑞金算起,十二个月零二天,共三百六十六天,战斗不超过三十五天,休息不超过六十五天,行军约二百六十七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二百六十七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论南北朝地论师的判教思想王仲尧 内容提要:现存文献,对地论师南北二道分歧的历史渊源与关键,以及门户传承等问题,所记不清晰。近代以来,学术界虽多曾探讨,但也未说清楚。本文从二道的判教结构和有关思想出发,认为南道判教是将《涅?》、《华严》二经共同置于最高地位。北道判教则将《华严》置于《涅?》之上。双方分歧的焦点,是佛性当有还是现有。南道持“真性缘起”,有强调理性主义,突出主体意识和义理思辨的倾向。北道持“法界缘起”,较偏重实践。地论师判教对当时整个中国佛教的几种思潮皆有所涉及,其判教的基本方法是对各种现实存在的学说思潮进行认识和分析,在批判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会通。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判教结构的不完整或不均衡性,判教的内容与整个佛教发展背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割裂。但其主体意识和批判锋芒,在当时不失为一种特色,故仍有重要价值。...
十重唯识述义昌如 内容提要:“十重唯识”是法藏大师在其著作《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中,为了解释有关“三界唯心”的问题而提出的。“十重唯识”中,法藏大师从华严宗的角度,借助唯识法相宗相关理论,从而展开“十重唯识”的论述,以便阐明华严宗唯心之旨。本文将对“十重唯识”文本及相关的思想,进行简略地探讨与剖析。 关键词:十重唯识融事相入全事相即帝网无碍 作者昌如,中国佛学院讲师。 一、前言 十重唯识是华严宗三祖法藏大师(公元643~712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三,为了解释《华严经·十地品》第六现前地的“三界虚妄,但一心作”一文时而提出的。十重唯识即是(1)相见俱存唯识,(2)摄相归见唯识,(3)摄数归王唯识,(4)以末归本唯识,(5)摄相归性唯识,(6)转真成事唯识,(7)理事俱融唯识,(8)融事相入唯识,(9)全事相即唯识,(10)帝网无碍唯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