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会员功能区: 您尚未登录,不能使用书架和书签功能! 您可以选择 『注册』 或 『登录』 来获取此功能! 喜欢本站记得-->『收藏到浏览器』
搜索电子书:
txt电子书推荐:
日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 总排行|日推荐 周推荐月推荐 总推荐|日收藏 周收藏月收藏 总收藏|字数排行 更新排行

短篇H文小说人气周排行榜

佛说阿弥陀经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青词 |更新时间:2024-05-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希罗、离婆多、周利盘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乔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陀,如是等诸大弟子。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日诵要道全函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这就是结局 |更新时间:2024-05-14
据北京密藏院版此生所修理易知合集行法明灯附刊诸咒 皈戒忏悔文此生所修理易知合集行法明灯南摩咕噜牟尼伊(纳)达(喇阿)鸦此修甚深密乘行者,每日早觉时,即想、闻空行母摇鼓,铃之声,随想在大乐法中、色身而立等相应法,依本部仪轨修之,每夜分三,初夜修法、中夜睡眠、后夜一觉即起,提起精神,叹曰:嗟呼,今日未死,得起,乃上师与佛加被之恩,今日不可虚度,勿令着于性罪遮罪,二罪不染中,性相二宗精进修习,使所得暇满。获大利益,务要提起如是正念。着衣诵:鄂拔(杂)喇喇(嘎)刹哈七遍,向衣吹气一口,此时,心间观佛供养,想之。密宗各部与各佛灌顶法依之 沐或自己顶上刹那间 空行秽迹于此住... 
203唯识三十论题前谈话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桃桃逃 |更新时间:2024-05-14
──二十五年四月在武进佛学会讲──  这唯识三十论的中心理论,即是阐述「唯识」。没有讲到论文以前,先检讨他的历史发展,明了论的内容──特殊的学理,以作佛学全学程的思想体系之研究,和观察唯识学在佛学上之位置;更探讨佛学各派的历史背景,主要原理,而决定唯识学真正的价值。  唯识学原理,原为佛说。在华严经里说:『三界上下法,唯是一心作』。又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与识,原没有什么差别的,心意识三者,并非各有其独特的性格,所以,在楞伽、密严等很多的经典里,都有讲到「一切法唯心」或「唯识所变现」。最明显的,像解深密经说:『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但根据经文, [P740] 这到底是怎样底说法?在本质方面讲,由识的功能所变;在现境方面讲,由种种识的分别所现。这在胜鬘诸经里,也都有讲到。具体的说,唯识的根源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至教量。佛在世说法,已构成「唯识」的明切观念... 
109摄大乘论章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冥王 |更新时间:2024-05-14
攝大乘論章卷第一相不同有其十種。□□□□□□□□是其名也。名雖□□□□□□三。初之二種□□□□□□□□行相立名。後之五種就行體立名。行者□□□□□□□□□□□□依止。第二名應知相者。一義似前。又解。與三智相應名為應知□□□□相者。解順□□□□□名之為入。第四入因果者。初□名目證□□□。第五因果者。□□□□□□□□□□□異名為差別。第六依戒學相者。行託法起名之為依。又託真戒起修名之為依。防非止惡名之為戒。理中進求目之為學。簡大異小名為差別勝相。七名依心學相者。託法名依。又託真定起修名之為依。緣理不散名依心學。簡大異小名差別勝相。第八依慧學者。解心託法名之為依。又託真慧起觀名之為依。照達二諦名之為慧。簡大異小名為差別勝相。第九學果寂滅勝相者。酬因名果。果由同剋名為學果。法性不動名之為寂。果德離相目之為滅。超過小乘名為差別勝相。第十智差別相者。決斷名智。簡果因名為差別... 
吕澂先生金刚经三义 解读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别克陆上公 |更新时间:2024-05-14
吕澂先生《金刚经三义》解读田光烈  《金刚经三义》载于《吕澂佛学论著选集》(山东齐鲁书社出版)卷一。  《金刚经》具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佛在舍卫国为须菩提先说境空,次说慧空,后明菩提空者,盖此经以空慧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为诠也。  金刚为金刚杵的略称,古代印度的一种武器。在佛法中,则为象征破迷开悟的武器,象征菩提心的金属的法具。  般若,又曰波赖若,译曰智慧。般若者圆常之大觉也。觉有三德,一为实相般若,是般若理体,本为众生所具,离一切虚妄之相,般若之实性,是为所证之理体;二为观照般若,观照实相之实智也;三为方便般若,分别诸法之权智也。亦可分为一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即诠释上二般若之言教,五部八部及大般若等《般若经》是也。... 
易经杂说;南怀瑾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蝴蝶的出走 |更新时间:2024-05-14
第一部分                敲门砖  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讲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连了起来。好像学了《易经》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易经》是不是包括了那么多东西,能不能知道过去、未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大的问题。  刚才提到唱京剧,我们对《易经》,从京剧《三国演义》中就可以了解到,中国京剧非常注重脸谱和服装,舞台上穿件八卦道袍,我们现在看起来像是妖道,实际上八卦代表了最高的智慧。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这是我们自己站在本位文化的立场来推崇《易经》的看法。... 
略谈证体启用百则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淘气 |更新时间:2024-05-14
乘一法师法名常济,字登觉,俗姓梅。1994年依上海元音金刚上师修学禅净密,1997年于福安万寿寺闭关修学三年三月三天,2000年接印心宗法脉代师灌顶传法。2007年接深圳弘法寺本焕大师禅宗临济正宗第四十五世法脉,大师传法偈曰:常持诸佛无上戒,济世救人悟真如,乘愿应世弘圣法,一心不二普度生。在恩师茗山长老、本焕大师、慧律法师、晋美彭措法王、白玛格桑活佛、元音老人、徐恒志上师的提携开示指导下,从事禅宗、净土、密法的教学,讲授楞严、法华、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等大乘经论和修行法门,对诸佛菩萨及善知识常怀感恩心……二七第一天诸位同仁、同学、善知识:今天是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十六日,星期一,农历是九月三十日,是第二个七的第一天。通过一个星期地打七,大家都有很大得进步,从大家的表情上可以看得出来,很欢喜,很轻安。你心虽然欢喜,但是不要说话哦。欢喜了就高兴,控制不住就要说话,找人谈我的禅定怎么样...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抵制日货 |更新时间:2024-05-14
敬请登陆:luo8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第1节:中国传统文化作者: 姚淦铭  老子与我们同行  序  ◇魏淑青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惊喜地发现,很多电视观众越来越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家是想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享受生活;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更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明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走出象牙之塔,走向人气指数最旺的民间,去为普通百姓服务。  江南大学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姚淦铭教授,就是这些从象牙之塔走出来的学者中的一位。... 
胡晓光:略论中国禅观之本质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团团 |更新时间:2024-05-14
  略论中国禅观之本质  胡晓光  引子  中国佛教博大精深,宗派林立,妙谛纷呈。自东汉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佛教思想的内在心总是与生命的大解脱相关,所谓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为了解脱「天上天下第一大事」,中国佛教徒一直在寻找契机契理的解脱修道方法。印度佛教有一整套的生命解脱修道方法──禅观,但对于一般人不易入内。中国佛教徒一向认为佛法真谛是至简、至直、至快的,基于这种观念,中国佛教大师们开始对印度佛教法义的第一谛参究体悟,结果普遍地得出共同的结论:佛教真谛上是直显心元,不立次第,即可转识成智或明心见性。所谓的次第禅观皆是在俗谛上建立的接引方便而已。...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博搏 |更新时间:2024-05-14
唯识学上的转依义戒 斌  唯识学以严密的逻辑思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引导人们依法修持,获得最高无漏果,离苦得乐,趣向自由解脱的境界。而这一过程,关键在于转依。如《成唯识论》说: “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这里显示了唯识教施设目的所在。唯识的理论既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理,必须要我们悟证。如果说了却不付诸实践求证,又有什么用处?况且唯识的行证方法,大都是觉者经验之谈,只要依照方法去修学,一定能证得圆满菩提,所以转依在唯识学上是何等重要啊!  转依,既是入唯识性的方法,亦是修观的过程。《摄大乘论》云: “为转所依,为欲证得一切佛法,为欲证得一切智慧,入唯识性。”须知宇宙的现象界,天:堂地狱,皆离不开第八阿赖耶识,乃至出世间无漏果报,也舍识上之杂染转智而生。转舍阿赖耶识中烦恼所知二障,显现涅粱菩提,这一舍一得,就是... 
情绝 番外 残情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指环王 |更新时间:2024-05-14
  大红花烛,映照出一身的端庄婉约。  静默坐于床沿,红巾掩盖下的容颜低垂。称不上是绝代,却也相当美丽了的容颜之上,散发着一种沉静的气息。  出身名门的教育让她有了一身高贵的气质。而本身的才智与性格则让她成了个极识大体,温柔贤淑的才女。  也因为如此,所以,她成为万中选一的「幸运儿」。  这是她的大喜之日,从今日起,她,就是太子妃了。  她,已经和比她小了四岁却从未谋面的太子成婚了。  而现在,她在东宫新房里,静候夫君的到来。  她的夫君……整个皇朝的下一任继承者。  尽量的让自己维持在平心静气的状态,直到脚步声自远而近,而终于在身前停下。红巾... 
精研论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想聊 |更新时间:2024-05-14
  圣龙树菩萨 造   庆喜与经然译师从梵译藏   法尊法师从藏译汉  敬礼文殊菩萨  自矜善因明 爱乐起诤竞 为除彼慢故 精研我当说  外曰:诸辩论者,共许有量、所量、疑、所为、喻、宗、支、观察、决了、诤、言说、破、似因、舍言、似破、堕负。诸说空者,不许量等句义,无所著故。内曰:  量、所量二杂乱。  现见量、所量二杂乱,何以故?若有所量乃有量,若有量乃有所量。量因昕量而成,所量因量而立;以是量即所量之所量,所量亦为量之量。相待而安立故,量、所量俱通二种,故成杂乱。... 
弘一大师文集-法义_弘一大师着述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赖赖 |更新时间:2024-05-14
当病重时,应将一切家事及自己身体悉皆放下。专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寿已尽,决定往生。如寿未尽,虽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专诚,故能灭除宿世恶业也。倘不如是放下一切专意念佛者,如寿已尽,决定不能往生,因自己专求病愈不求往生,无由往生故。如寿未尽,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忧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弘一大师文集—法义弘一大师著述人生之最后佛法十疑略释佛法宗派大概佛法学习初步佛法大意常随佛学人生之最后岁次壬申十二月,厦门妙释寺念佛会请余讲演,录写此稿。于时了识律师卧病不起,日夜愁苦。见此讲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弃医药,努力念佛。并扶病起,礼大悲忏,吭声唱诵,长跽经时,勇猛精进,超胜常人。见者闻者,靡不为之惊喜赞叹,谓感动之力有如是剧且大耶。余因念此稿虽仅数纸,而皆撮录古今嘉言及自所经验,乐简略者或有所取。乃为治定,付刊流布焉。弘一演... 
辨法法性论颂(周贵华译)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辛苦 |更新时间:2024-05-14
辨法法性论颂(重译)                                              圣弥勒造颂                         摩诃扎那等从梵译藏(1)                         周贵华从藏译汉  由智何当断、余者应现证。欲辨彼等相,是故造此论。  当知此一切,略摄为二种:以法与法性,可摄一切故。此中法所显、即谓是生死。而法性所显、谓三乘涅槃。此中法相者,谓虚妄分别、现二及言诠。实无而显现、由此为虚妄;复一切无义、唯计故分别。复次法性相,谓无能所取、能所诠差别、亦即是真如。  无而显现故,错乱即染因。如幻象等现,及有不现故。无与显现中、随一若非有,则乱及非乱、染与净非理。此二者非一,亦非各别性。以有及无有,为别无别故。... 
略论欧阳渐佛学思想的现实性+ |热度 21 | 短篇H文 | 上传: 世纪史诗 |更新时间:2024-05-14
2004-03-10 小澂一  中国佛学,自唐五代以后日趋衰落,直到近代,又出现了一个繁荣时期。单看当时的大家,出家的法师有谛闲、圆瑛、印光、虚云、弘一、太虚、法尊、印顺、巨赞等等,在家的居士有杨文会、欧阳渐、吕澄、王恩洋、韩清净、周叔迦、袁焕仙等等。他们几乎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各个宗派,而且更有的是会通各家,另立新说。  为什么佛教那个时代能重放异彩?原因很多,从大的方面看有两个。一是佛学自身的衰弊日益加深,到清末时已经相当严重。而恰在此时,西方思想随着物质文明涌入,越来越严重地冲击着包括佛学在内的传统思想、信仰。佛学在两者的合力之下,必然会发生反动。可以说,那时的大家,无论是否自觉,都是对这两方面的危机作出了回应。欧阳竟无(渐)是其中极为突出的一位,他的佛学思想一直自觉地回应着佛学的危机和机遇。... 
杂阿含经论会编(上)印顺法师 |热度 24 | 短篇H文 | 上传: 童舟 |更新时间:2024-05-14
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杂阿含经论会编总目次杂阿含经论部类之整编目次杂阿含经论会编(上)杂阿含经论会编(中)杂阿含经论会编(下)序杂阿含经部类之整编一 杂阿含经的传译................................................一二 杂阿含经的三部分..............................................六三 相应修多罗与摩 理迦(一)..................................一一四 只夜──有偈部分(二)......................................一八五 记说──如来所说·弟子所说(三)............................二四六 修多罗──阿含──四部(阿含)..............................三一... 
共3587本 当前第153/225页 << < 151 152 153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 >>